来源:白银新闻
责任编辑:薛皓方
发布时间:2021-06-16
法律是人民维护自己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而法院是人民维护自己权益的最坚实的桥梁。近年来,平川区人民法院创新服务理念,围绕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审批执行,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减少了当事人诉累,获得当事人一致点赞。
在平川区人民法院水泉法庭,一起离婚案件正在进行音视频调解,由于当事双方都在外地,基于移动微法院,利用实时语音视频交互等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案件的快速调解。
平川区人民法院水泉人民法庭庭长巩学军说:“用这个平台就跟我们支付一样,通过人脸身份信息的验证,我们进行解决纠纷,这一块我们水泉法庭在2021年已经解决了类似的纠纷要达到20余件。”
在平川区人民法院,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事法官工作28年的民事审判庭三级高级法官马应胜最初对线上调解等信息化手段并不适应。
平川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三级高级法官马应胜说:“总感觉不太适应不习惯,尤其年龄大了操作这些设备也有很大的困难,要从头开始。”
针对这种情况,平川区人民法院将平台的使用情况纳入到年底的绩效考核,通过对每个审判团队送达平台,音视频案件的录入,以及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月通报,促进审判团队各环节全流程在线流转。
平川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建虹说:“(现在)只要是上来的案子,他都去使用这个送达平台,然后调解案子也会主动的去通过人民法院先去尝试的调解,或者说是录入,不再需要督促等其他方法来推动这一项工作,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转变。”
平川区人民法院还积极推行电子送达平台,用微信送达、集中送达改变了原来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时间长、效率低的送达模式,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
平川区人民法院行政庭书记员孙晓娇说:“完全就加快了法官的办案效率,比如这个案子今天就能联系到当事人,要是直接送达的话就会通知当事人,你哪天有时间,我们微信号一加,立马就能送过去,就能立马开庭,这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好处。”
今年,平川区人民法院音视频调解案件254件,占新收调解案件比的57.34%。诉前调解案件394件。在今年4月全省法院系统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考核中,平川区人民法院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