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司法行而不辍,为营商环境撑起法治晴空
——白银区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侧记
法治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白银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方式,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企业安心、定心、舒心,持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度重视 严密抓好组织推进
(一)精心安排部署,挥好工作“指挥棒”。根据上级法院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白银区人民法院在年初提出的“144N1”总体工作思路中,明确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院全年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营商办,统一协调,召开专门推进会8次,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常态化督导。
(二)细化工作方案,规划清晰“路线图”。制定了《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从“诉源治理、诉讼服务、审判管理、产权司法保护、破产审判、执行程序、联系企业、府院联动、普法宣传”等9个方面细化工作举措。
多点发力 审判执行提质增效
(一)启动绿色通道,跑出立案“加速度”。开通中小微企业立案“绿色通道”,建立企业诉讼工作台账,对涉中小微企业诉讼案件做到优先受理、优先立案,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诉讼费、执行费缓、减免手续。全面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网上立案1094件,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庭审1176件,电子送达1547件。
(二)立足工作实际,用好调解“减震器”。发挥“互联网+”平台融合优势,完善与仲裁、调解、公证有机衔接,把调解贯彻审判执行全过程,实现“规范市场行为+化解涉企纠纷”目标,调解结案涉企纠纷近100件,标的金额达6000余万元。某铝业公司生产车间突发爆炸,对相邻的某企业造成了财产损失,该企业诉至法院要求赔偿180余万元。办案法官耐心释法析理、分析利弊,希望双方互相理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以被告赔偿原告80万元损失的结果结案。
(三)慎用强制措施,当好法治“润滑剂”。建立民事审判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对涉企案件中证据认定、法律适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今年以来,共召开民事专业法官会议8次,讨论涉企案件33件。灵活采取查封措施,慎用保全、查封、冻结、扣押、拘留等强制措施,通过“活封”方式,实现“激发经济活力+案件有效执结”目的。我院执行局在办理一批涉及130余人,涉案金额达230余万的劳动争议案件时,面对企业停产歇业数年,履行协议确有困难的情况,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多次协商最终达成执行和解,职工办理了领款手续,并撤回了企业的破产申请。
(四)坚持“府院联动”,做好赋能“回水湾”。有效利用破产和解、破产重整的功能优势,高效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实现“企业脱困再生+保障各方权益”结果。发挥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政府积极支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帮助解决相关难题。在白银区人民法院受理的白银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办理过程中,为推进破产工作,白银区人民法院多次与某公司洽谈、现场调研、与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案件进展。经市区两级政府协调,该公司有意向参与重整,目前该案正在有序推进。
(五)化解金融纠纷,筑牢企业“泄洪坝”。妥善化解金融纠纷,助推市场资金有序流动,实现“市场资源快速配置+企业财产价值提升”效果。涉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共化解涉金融不良资产1.1余亿元。近期,白银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涉企诉讼保全案件时,原告申请法院冻结被告银行账户2000余万元,严重影响被告企业的正常运转,院营商办组建专业团队,对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耐心调解,被告提供担保,原告同意解除银行账户冻结,既保障被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够使原告权益得以实现。
(六)强化产权保护,用活企业“赋能器”。聚焦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协作,已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8件。白银区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的一起利用抖音平台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案件中,被告人杨某等2人为博取网民眼球,编造并发布虚假视频,对甘肃康视达集团公司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造成损失150余万元。经法官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谅解协议、视频推广合作协议,被告人在其抖音账户中公开发布道歉声明,并正面宣传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形象并长期开展合作。
拓展职能 优质服务企业发展
(一)推行“问诊把脉”,提供精准司法服务。采取“法官问诊把脉”工作制度,于立案大厅设置“法官公示栏”,全院35名员额法官每天轮流坐班,在专门的“涉企纠纷”接待工作室中接受企业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惑。持续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经营需求,有针对性地解答和帮助企业处理难题。先后走访银光化学工业集团、宏达铝型材公司、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辖区企业10余家30余人次。采取“法治体检”式回访,做好案件审理“后半篇文章”,了解企业经营和面临的困难以及当前的司法需求,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二)坚持“民生为本”,助力企业重焕生机。破产案件向社会公开招募资金,利用社会资源、协调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帮助企业注入活力,让企业步入正常经营轨道。白银区人民法院在受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中,该公司开发的小区楼盘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进行续建。为了让购房人早日能够入住房屋,院营商办提议向社会招募资金,现第三方已全额垫资进入该“烂尾楼”施工,一期工程可全部施工完毕,为困境中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三)坚持“双管齐下”,“法院+工商联”齐发力。与白银区工商联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办法》,企业风险防控、内部治理水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共享以及日常衔接机构等内容制定了19条具体举措,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信息互通共享。
(四)优化诉源治理,激活解纷新动能。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调解、诉源治理”为工作总思路,充分发挥巡回审判、诉前调解职能,实现“调、确、裁、判、执”无缝对接和保障机制,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距离。编印《调解手册》,组织全区乡镇街道、行业调解组织近200名调解员集中培训,共调解涉企案件266件。
白银区人民法院将续秉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服务大局,以更近的距离倾听民意,全面提升审判质效,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