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白银检察
责任编辑:薛皓方
发布时间:2020-12-18
2019年以来,白银市检察机关扎实履行检察职能,加大虚假诉讼监督力度,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35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6件,提出抗诉7件,有力维护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拓宽线索来源
一是畅通渠道移线索。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办、人社局、国土局、房管局、律师事务所的协作联动,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及时发现并移送线索。白银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公安局、司法局下发《关于建立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区公安分局和两家律师事务所向检察机关移送虚假诉讼案件线索5件。二是协同办案筛线索。建立内部协同办案机制,刑检、控申部门办理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控告申诉案件时,同步筛查是否存在虚假诉讼线索,一旦发现及时交民事检察部门处置,共筛查发现案件线索22件。平川区检察院、靖远县检察院依托该机制发现并办理了王宁、刘俊湖等10人系列虚假诉讼案,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全部采纳并改判。三是严格把关跟线索。发挥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建立分片指导、备案审核制度,县区检察院发现的线索要向市院报备,拟提请抗诉、发出再审建议要报市院核准,确保办案质量。
强化调查核实
一是重点查。针对虚假诉讼证据多是伪造、变造的特点,重点围绕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开展调查。比如,办理笪海江与刘军怀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通过询问当事人及3名证人发现,言词证据中的细节性问题与相关书证不一致,后当事人承认借条和欠条系伪造。二是分步查。针对虚假诉讼案件隐蔽性、欺骗性强的特点,推广白银区检察院先查阅原审诉讼资料,然后研讨确定案件主要疑点,最后向当事人询问确认的“三步走”做法,及时查清案件事实,拆穿行为人的虚假行为。三是借力查。把自行调查与借力调查相结合,主动咨询相关专业机关、专业人员意见,提高监督的精准性。比如,景泰县院在办理王恺与薛新民、梁锦兰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中,通过向房管部门咨询,最终确认案件当事人王恺与薛新民、梁锦兰夫妇之间并不存在房屋买卖关系,进而查证王恺使用非正当手段逼迫对方签订了虚假房屋买卖合同的事实。
突出专项推动
认真组织开展虚假诉讼领域深层次违法行为监督专项活动。一是针对虚假诉讼案件当事人庭审参与率低,且多以调解方式结案的特点,组织两级院业务骨干,通过查阅裁判文书网、上门与法院沟通等方式,对近三年来白银市两级法院以调解方式结案、当事人未参与庭审、法院缺席判决的案件进行全面排查,发现虚假诉讼线索7件。二是联合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举办虚假诉讼专题培训班、开展实地考察,学习绍兴市检察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虚假诉讼案源、办理虚假诉讼案件的经验做法,提升干警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鉴别虚假诉讼的能力。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线索17件。三是以专项活动为契机,推进裁判结果监督、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执行监督多元发展,虚假诉讼监督已经成为民事检察新的业务增长点。
规范办案指引
印发《白银市检察机关虚假诉讼办案指南(试行)》,为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提供指引。一是明确了虚假诉讼案件的发现途径,主要是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案外人举报、其他机关转办、检察机关依职权发现等。二是归纳了虚假诉讼案件的高发领域和情形,主要是民间借贷、婚姻财产、担保责任等8个领域,代理手续存在伪造迹象、诉讼中不存在实质性对立、标的额与经济状况严重不符、自愿以明显不合理价格抵债等8种情形。三是细化了调查核实的程序和内容,必须制作《线索核查决定书》《调查核实方案》及线索核查报告,对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人民法院在审理、执行程序存在问题及行业主管机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的,依法提出检察建议。
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制作《关于虚假诉讼的那些事儿》专题片,在甘肃卫视公共频道黄金时间“立言说法”栏目循环播放,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利用“两微一端”、门户网站等检察媒体平台,设置宣传专栏,发布案例、推送视频、刊载解读文章,引导群众识别、防范、举报虚假诉讼。三是开展虚假诉讼现场宣传,制作宣传手册、展板、横幅等,深入人流密集的广场、农贸市场,向群众介绍虚假诉讼的危害、宣传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提供法律咨询,鼓励群众提供虚假诉讼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