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白银日报社
责任编辑:薛皓方
发布时间:2020-12-23
近年来,白银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政法工作和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源头预防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和实施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以“应评尽评”为要求,实现“两个全覆盖”为目标,注重组织保障,狠抓程序规范,强化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部门评估与多级评估、一般评估与重点评估、专家评估与群众意见“三个结合”的评估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稳评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或隐患,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工作中,白银市以增强稳评工作主动性、时效性,实现稳评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为重点,持续提升稳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源头预防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年逐步探索,并结合白银实际和稳评工作实践,建立了“3399稳评流水线”,从源头上筑牢社会稳定风险“防护网”。今年以来,全市共评估各类重大事项197件(重大活动19件,重大项目178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656件,评估事项全部准予实施,切实从源头上做到了矛盾问题预防化解,有力推动了维稳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转变。
把好“三个关口” 确保应评尽评
把好事前静态评估关口。全市各级各部门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决策与审批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严格审核把关。发改部门负责对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未提交评估报告的,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或转报)。市委办、市政府办负责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查,最后提交市委、市政府会议审议决定。
把好事中动态评估关口。在决策实施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专门机构和群众监督,征求相关部门和所涉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敏感项目评估中,首要推选持反对意见的人为群众代表,并邀请全程参与稳评工作,确保了项目实施与维护稳定同步推进。特别是在近年来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通过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制定了一系列惠民、安置政策和维稳措施,化解了大批社会风险,为整体工程的稳妥、有序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把好事后跟踪评估关口。重大事项经分析评估付诸实施后,由评估责任主体对评估事项进行全程跟踪、动态检查和评价,及时跟进对策措施,切实做到隐患矛盾第一时间发现、维稳信息第一时间报送、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处、问题困难第一时间解决,保证评估事项顺利推进。
建立“三色预警” 及时化解矛盾
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层级负责制,对社会稳定风险按照高、中、低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或大部分群众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为高风险,发出红色预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包案,启动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事项实施部门提前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政策法律的解释说明,属地县区做好涉及群众的教育安抚,严防涉稳重大事件发生;对部分群众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的,为中风险,发出黄色预警,由县区分管领导包案,县区级职能部门配合,研究具体措施办法,解决合理诉求,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对多数群众理解支持,少数群众有意见的,为低风险,发出绿色预警,由矛盾发生地的乡镇街道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狠抓“九大环节” 确保应评真评
第一环节:确定应评事项,明确评估主体。制定了《白银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目录》,明确决策提出部门、政策起草部门、改革牵头部门、项目报建部门或实施部门、活动组织部门和项目涉及的乡镇街道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同时,对重点评估事项和一般评估事项的范围和具体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第二环节:开展实地走访,制定评估方案。要求评估责任主体通过对应评事项深入实地调研后制定切实可行评估方案,明确应评事项、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内容、评估程序、评估工作组成员及职责、评估时限及步骤、利益群体范围的确定及其相关代表产生办法和程序、利益群体的走访范围及比例、专家论证参会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环节:充分听取意见,及时化解矛盾。把深入了解民意,保障合法权益、协调涉事各方利益关系作为稳评工作的核心,通过公示公告、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涉事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真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环节:全面分析论证,准确评估风险。评估责任主体组织召开利益群体座谈会或听证会、各方意见征求会,与相关利益群体和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听取利益群体和部门的意见建议,现场答复有关诉求,协调制定纠纷或问题解决方案。
第五环节: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应急预案。评估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和风险可控程度,准确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同时针对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第六环节:提出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论证。评估责任主体综合评估情况提出评估报告,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提供责任主体提出的评估报告送审稿和部门(专家)评估意见表,经过组织参会人员实地走访踏勘后,提出书面意见建议。
第七环节:形成专项报告,提交会议审核。针对专家论证会相关部门和参会专家的意见建议,由责任主体对稳评报告进行进一步完善,形成正式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后报决策审批部门审核。对特别重大的评估事项,由责任主体报市、县区政法委,组织召开评估事项风险审核会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核意见。
第八环节:及时建档备案,落实维稳措施。整理汇总相关稳评基础资料,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资料台账,报送决策审批部门对稳评资料及相关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后,报市、县区政法委备案。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由评估责任主体落实切实可行的维稳措施。
第九环节:强化风险调控,全程跟踪服务。重大事项经分析评估付诸实施后,由评估责任主体和维稳、信访等部门对评估事项全程跟踪,进行动态的检查和评价,及时预防和化解新矛盾、新问题。
落实“九项制度” 确保稳评实效
落实报备制度。市委政法委和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的稳评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参与单位、负责领导和工作要求,加强对评估事项的动态管理。各县区、各部门在年初全面梳理报送年内拟评估事项,并每月报送评估工作进展情况、统计月报表、已评事项汇总表。新增项目,随时报备。
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政法委组织发改、法制、信访、交通、住建等部门和事项涉及县区,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
落实督查通报制度。自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来,市委政法委联合市督查考核局、市发改委每半年对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开展一次专项督查,通过查阅台账资料,对报备的评估事项开展走访、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同时,将稳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年终全面兑现考核奖惩。
落实培训交流制度。针对目前全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9月份举办了由各县区、重点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参加的全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培训会议,邀请省市专家专题授课,进一步深化了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脉络、工作重点和程序要求,有效提升了全市稳评工作质效。
落实专家库制度。制定《白银市稳评专家库管理办法》,7月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人才库的通知》,对市县两级稳评专家人才库进行调整,确保作用发挥到位。把有群众工作经验、有专业特长、有稳评经验的人吸纳为稳评专家库,建立律师、公证员等法律专业人员稳评参与机制,对稳评专家实行分类管理。目前,市上专家库现有64人,县区专家库共有412人(其中会宁县131人,靖远县66人,景泰县61人,白银区92人,平川区62人),通过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专业支撑,有力地促进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落实听证会制度。按照参加听证会人员应具备足够的代表性,人员结构要合理的要求,确定利益群体代表参会人数不低于参会人数的40%,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社会贤达参会人数不高于参会人数的40%。听证员、记录员由第三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会议主持人由市法制办负责人以第三方的身份担任。
落实论证会制度。稳评事项责任主体负责协调、组织召开论证会工作。论证会的主持人一般由评估责任主体负责人担任,参加论证会的相关单位,须提前准备并提供需要的有关材料。
落实评估结果运用制度。对“应评未评”或经过评估认定高风险、中风险的重大事项,一律不上会、不研究、不决策、不审批。重大事项实施后,实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问题。
落实责任查究制度。通过制定出台《白银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办法》,对未经评估或不认真评估,导致决策事项实施后发生重大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责任倒查,严肃查究。
多年来,白银市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出台、重大活动开展等与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上,未雨绸缪,提前介入,坚持把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转变维稳工作方式,创新维稳体制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紧紧抓在手上,推动维护稳定工作关口前移,为源头化解社会矛盾开出“良方”,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真正实现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防范”转变,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