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水泉镇,依偎在黄河之畔,千百年来商旅往来、舟楫穿梭,见证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在这里,“九曲黄河”舒展腰身,水流渐缓却愈发壮阔,浊流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仿佛卸下了一路奔腾的急促,任由这黄涛铺展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壮阔的水域既是馈赠,也暗藏着风险。夏季汛期时,河水水位骤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能藏着湍急的暗流;而枯水期裸露的滩涂下,也可能有深浅不一的水坑,稍不留意便会酿成危险。正因如此,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水泉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常年与这条大河为伴,防溺水宣传变成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辅警创新巡逻模式,将无人机巡航与地面步巡相结合。警用无人机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喊话器,沿着绵延的河岸线低空飞行,能快速覆盖广阔水域,及时发现隐蔽在芦苇丛、浅滩处的“钓友”、野泳者或玩耍的孩童。“相比传统的步巡,无人机空中巡逻具有视角更广、范围更大的优势,弥补了传统警力在覆盖盲区、响应速度和人力成本上的不足。”水泉派出所所长刘勇介绍道。
地面上,民警则踩着泥泞的河岸徒步巡查,重点排查回水湾、废弃渡口等危险区域,以常态化巡逻全面筑牢防溺“安全墙”。期间,重点对各区域的安全警示牌、救生圈、防护栏等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对存在的隐患现场整改到位。
预防溺水,关键在“防”。线上,社区民警利用村社微信群等定期推送防溺水知识、真实案例和预警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六不准”,让村民们在刷手机时就能得到提醒;针对沿岸居住的村民,尤其是家中有未成年人的家庭,社区民警会定期开展线下入户走访——带着防溺水宣传册走进农家小院,坐在炕头与家长们拉家常,重点强调看管好孩子的重要性,询问是否了解周边水域风险点,通过当面讲解潜在危险,用“婆婆嘴”筑牢安全防线,让安全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防溺水‘六不准’,一是不准私自下塘游泳,二是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暑期前,水泉派出所联合辖区内的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安全知识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们普及防溺水常识。民警们用模拟演示讲解溺水自救方法,用惨痛案例警示野泳危害,与老师、家长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学校+家庭+派出所”的守护闭环。
这一切,皆因这片广阔的黄河水域滋养着水泉的生灵,也需要被细心守护。河水汤汤,不仅灌溉出两岸的沃野良田,更承载着水泉人的烟火日常——清晨的渔歌、午后的嬉闹、傍晚的纳凉,都是母亲河赋予的温柔馈赠。水泉派出所的每一次宣传,都想让岸边的人们读懂河水的“脾性”:哪些河段藏着暗流,哪片浅滩下是深潭;每一次巡逻,都在为这份馈赠筑牢屏障。无人机掠过水面时的警示,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排查,炕头上苦口婆心的叮咛,都是想让这份滋养能岁岁年年,让两岸的笑声、孩子的打闹声,永远伴着河风回荡在河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