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以来,白银市检察机关按照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所辖县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面入驻综治中心,深度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处理、司法救助等工作,实行“接访+调解+监督”一体化工作模式,为建设平安白银贡献检察力量。
以综治中心为枢纽,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白银市检察机关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平台,构建受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监督线索收集为主要职能,检调与矛调、警调等综治中心成员单位化解措施双向融合的“一站式检察服务窗口”。推动控申检察工作与社会综治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涉法涉诉纠纷联动共治、多轨化解。其中白银区检察院、景泰县检察院、会宁县检察院建立12309检察服务窗口与社会综治中心工作衔接配合机制,确立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2025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综治中心检察服务窗口接待群众信访60余人次,受理办理群众信访18件,对4件涉法涉诉信访风险案件开展综治中心内矛盾化解调处并落实稳控措施,对接政府信访部门,将1件不服行政处罚信访问题纳入行政监督开展行政争议化解,2件讨薪信访纳入检察支持起诉程序办理,对6件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破坏信访事项开展公益诉讼监督,2件立案监督案件、2件民事监督案件转业务部门处理。检察机关融入综治中心平台,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初见成效。
以“检调对接”为发力点,深入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
在涉检信访息诉和解中,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检察和解优先,调诉结合”为切入点,将检察职能向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延伸。一是牢固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工作理念。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真正实现诉调同步、案结事了。积极促进协调司法办案与人民调解的良好衔接,检察机关受理的案件立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认为双方当事人可达成的和解意愿的,及时移送综治中心,启动人民调解程序。二是积极探索调解工作新模式。灵活开展“检调对接”工作,针对个案,邀请专业人士、律师、能为当事各方接受的第三人或专业人员参与介入,在双方当事人均在场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案件的事实、证据、阐述法律依据,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消除当事人的不信任以及对法律认识的误区,求得理解,促成调解。三是由就案办案向以案普法模式转变。秉承“案结工作不结”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检察官专业优势和亲历作用,对当事人不服检察机关办理结果的案件,通过控申检察部门牵头协调,由相关业务部门派员共同接待群众来访、开展释法说理,促进从解“法结”到解“心结”的转化,增强“检调对接”工作的社会效果。结合法治宣传日、检察开放日等,深入群众,以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现场答疑等方式,从案件谈法理,以畅谈动人心,告诫群众、预防和威慑犯罪,延伸“检调对接”的效果。
以源头治理为目标,完善参与综治中心机制规范化建设
一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各县区检察院在参与综治中心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综治中心全量汇聚的信访数据信息,掌握各类案件的预警信息,做好行政监督、公益诉讼等监督线索收集、甄别、初核、移送工作。2025年,全市综治中心共向业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1件。二是完善多部门办案配合机制。充分利用综治中心调解资源,牵线搭桥综治中心和本院业务部门,推送案件当事人自愿调解的案件进入综治中心多元化解程序,拓宽案件矛盾纠纷化解途径。同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工作相互配合,有序衔接形成合力,将检察办案中排查出的风险案件、风险人员信息及时移送综治中心,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好稳控工作。2025年,各县区业务部门共参与综治中心调解案件6件,经释法说理后均息诉罢访。三是完善司法救济机制。依托综治中心,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和支持农民工起诉工作,助力“检护民生”工作全市通过综治中心发现司法救助线索13件,向业务部门移送支持农民工讨薪案件7件,在兜牢民生底线的同时积极促进案件当事人息诉罢访。四是完善检察监督机制。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检调对接”工作中“工作”、“监督”两手抓,保证全程监督调解的保密性、自愿性、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强迫调解、违法调解,对不属于调解范围的案件坚决不能调解,防止有害公平正义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