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激活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效能,系统破解审讯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驱动审讯技术革新突破,全力构建契合新时代法治需求的现代化审讯体系,白银市公安局党委立足全局、高瞻远瞩,在深入研究当前审讯工作痛点与发展方向的同时,经审慎研判与科学谋划,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成立以王昕同志为核心的“王昕工作室”。
作为白银市公安局的专业审讯尖兵团队,“王昕工作室”以构建“疑难案件攻坚堡垒、专业化审讯中枢、实战化人才摇篮”三位一体现代化审讯平台为目标,依托六大核心职能,融合专业力量、科技手段与传承机制,以“破冰利刃”之锐攻克疑难案件,以“强劲引擎”之势驱动审讯工作现代化发展。
攻坚克难 疑难案件的“破冰者”
“王昕工作室”的核心战斗力体现在其攻克重大疑难案件的卓越能力上,工作室聚焦命案积案、涉黑涉恶、新型网络犯罪等复杂案件,通过定制专业化审讯方案,精准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深挖犯罪网络及“保护伞”线索,屡次在案件审讯僵局中打开突破口。
其攻坚能力在实战中得到充分检验:面对2025年3月禄某杀人案中嫌疑人的顽固对抗审讯,王昕团队从其因目睹同监室犯人押赴刑场而失眠的细节中捕捉到心理裂缝。一套“法律震慑+证据压制+情感撬动”的组合策略,终令其供述杀人抛尸的全过程。
在尘封12年的平川区“5.02”伪造矿难杀人骗赔案中,主犯始终以“零口供”负隅顽抗,王昕团队以法律为矛击碎侥幸、以铁证为盾瓦解防线、以政策为桥点燃希望,不仅突破其抗拒心理,促使其供述,更循线深挖,侦破了横跨三省的5起陈年积案。
当22年前内蒙古杀人焚尸案嫌疑人凭借多年心理建设负隅顽抗时,王昕与公安部刑侦专家王杰联手制定“心理施压+证据渐进+法律引路”策略,以环环相扣的逻辑设问撕开裂隙,最终用DNA铁证击溃其心理防线。
智慧中枢 数据驱动下的正义博弈
“王昕工作室”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度融合科技力量,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审讯。在工作室的研判室内,智能审讯分析系统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审讯过程的多维数据流——语音情感分析曲线、微表情捕捉标记点及肢体动作频率热力图等。
“这套融合了前沿心理学、行为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智慧大脑’。”工作室核心成员王化斗介绍道。系统通过对海量审讯视频数据的深度学习,构建了各类嫌疑人的对抗心理模型,能精准预判其应对策略。
工作室的远程指挥系统则打破了地域和信息壁垒。在一次三地联动的审讯协同战中,团队成员在指挥室内与远在百公里外的现场勘查组、物证鉴定中心专家实时连线,即时验证嫌疑人供述细节的真伪。 同时,紧盯嫌疑人实时表现,远程把控审讯进度,掌握其心理状态与现场动态,同步汇总信息并精准指挥审讯。“智能化应用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不仅有效提高了审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大幅度降低了跨区域往返产生的人力、财力与时间成本。”王昕强调,“现代审讯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深度融入案件侦办全链条的智慧协同作战。”
薪火相传 实战熔炉锻造审讯尖兵
工作室实行“2+14+N”人员配置模式,集高效办案与人才培养于一体,既是疑难案件的“终结者”,也是专业队伍的“孵化器”。年轻民警王化斗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师傅王昕现场演示的审讯压力释放时机把控要点。
“师父王昕常教导我们,审讯是一门‘艺术’,嫌疑人沉默时的细微变化,比如呼吸频率的异常、眼神的闪躲等,往往比其滔滔不绝时透露的信息更有价值。”在侦办一起重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时,王昕手把手指导王化斗,敏锐识别出主犯一个下意识的抿嘴动作,精准捕捉到其心理动摇的瞬间,果断发起总攻,成功突破了全案僵局。这种在真实案件中进行“传帮带”的实战教学,在工作室已成为常态。
“看这里,嫌疑人身体明显后仰,视线开始游离,这是典型的抗拒增强信号。当时如果及时从强攻策略切换到‘共情切入法’,效果可能会更好……”每周五晚上,工作室的会商室总是灯火通明。骨干成员们围坐一堂,回放分析未能取得突破的审讯录像,进行深度复盘。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专业剖析中,宝贵的实战经验被不断解构、重组、升华,最终凝练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化审讯指南要点,驱动着全市公安机关审讯能力的整体提升。
从积案坚冰到新型犯罪,从心理博弈到科技赋能,“王昕工作室”以专业为刃、以科技为翼、以传承为魂,在守护正义的征途上不断书写抽丝剥茧的审讯新篇章。这支集智攻坚的队伍,已成为照亮案件真相、捍卫法律尊严的耀眼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