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反映的小区路灯不亮问题,三天就解决了!”近日,白银市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居民王女士看着小区重新亮起的路灯,满意地说。这一暖心事的背后,正是该街道推行“1943”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带来的民生实效。
近年来,电力路街道深耕基层治理,创新构建“党建+治理+网格”管理模式,依托遍布辖区的“红色驿站”,将“红色堡垒”牢牢建在居民家门口。在此基础上推行的“1943”接诉即办工作机制,通过畅通诉求渠道、规范办理流程、强化考核激励,让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党群关系在一次次为民解忧中愈发紧密。
“1”个枢纽筑牢治理根基
走进电力路街道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类诉求办理进度。该街道以综治中心“1厅+N室”建设为抓手,打造集“综治中心+政务服务+应急服务+综合调度+网格管理”于一体的主动创稳工作平台。同时健全“一核多元”共驻共建机制,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龙头,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形成“接诉即办”的高效闭环,构建起问题联治、风险联控、治理联动的良好格局。
“9”类渠道倾听群众心声
“我们坚持把耳朵贴近群众,把触角延伸到基层。”街道负责人介绍道。为全面掌握群众诉求,街道充分激活老党员、专职网格员、信息员、流动网格员、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前哨”力量,将网格排查、红色驿站收集、“三调”对接、“码上反映”“12345”服务热线、网民留言、接访走访、群众反映、上级转交等9类事项,全部纳入综治中心“大盘子”,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派单、统一督促、统一考评,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4”步流程提升办理质效
诉求办理有章可循,服务群众才能精准高效。街道严格遵循“受理—研判—办理—回访”4步流程,让每一件诉求都得到规范处置。对居民合理诉求及时受理,不合理诉求耐心疏导;通过分析研判将诉求分为一般、较大、急难、疑难复杂四类;一般事项3日内由社区支部书记牵头办结,较大事项5个工作日内由街道政法委员协调解决,紧急诉求第一时间调度处置,街道无力解决的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动区直部门办理;办结后专人回访,不满意则退回重办,形成服务闭环。
“3”率考评压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机制落地见效,街道建立“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三率”考评机制,每季度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牵头开展评价,结果在全街道通报并纳入平时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绩效发放、评先选优等直接挂钩。刚性的考核机制让为民服务的责任层层传递,工作动力持续增强。
数据见证实效,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47件,成功化解643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9.38%;主动排查调处235件,办理“码上反映”诉求50条、“12345”热线问题11件,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化解疑难问题5件,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与信赖。
如今,在电力路街道,“1943”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已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让民生服务既有快速响应的速度,更有温暖民心的温度,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