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居民小区中,邻里之间因生活习惯、民俗传统等差异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社区和谐稳定。近期,平川区电力路街道旱平川社区发生了一起因传统祭奠习俗引发的邻里纠纷。居民马某,因遵循家中传统习俗,选择在小区内路口处进行祭奠活动。然而,其所选地点恰好正对辛某的家门口。祭奠过程中产生的纸灰、烟火气味以及可能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引起了辛某的强烈不满。辛某认为此举不仅污染了其门前环境卫生,影响了正常生活,亦对其造成了心理上的不适。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情绪激动,矛盾一度升级,现场气氛一度紧张。
事件发生后,社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矛盾纠纷快速响应机制,联合辖区民警成立调解小组,共同赶赴现场进行处理。调解人员与民警到达现场后,首先安抚双方情绪,将马某与辛某劝离现场中心,分别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双方陈述缘由和诉求,了解事件详细经过,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经现场勘查和询问,确认马某祭奠的地点确实位于辛某家门口附近,现场遗留了纸灰痕迹,对辛某的门前环境和心理造成了直接影响。调解人员肯定了辛某维护自身居住环境权益的合理性,同时也了解到马某的行为源于传统习俗,主观上并非故意寻衅。
调解小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以及社区公约、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同时向马某指出,其虽有权进行祭奠活动,但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地点,避免对周边邻居造成困扰和安全隐患。劝说马某认识到其行为对邻居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体会辛某的感受;同时也劝导辛某理解传统习俗的存在,希望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强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助体谅的重要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引导辛某理解马某行为背后的传统因素,并非恶意针对。
在明确责任、疏导情绪的基础上,调解小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马某就其行为对辛某造成的不便诚恳道歉,并负责清理干净门前卫生。同时,建议其日后进行类似活动时,应选择社区指定或更为空旷、远离住户门窗的区域,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经过调解小组的耐心调解和积极引导,当事人马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主动向辛某表达了诚挚的歉意。随后,马某当场使用拖把等工具,将辛某家门口因烧纸遗留的地面纸灰和污渍彻底清理干净,恢复了该区域的整洁卫生。辛某见到马某态度诚恳,主动采取了补救措施,对其行为表示了谅解,同意不再追究。双方最终消除了对立情绪,握手言和。至此,该起因祭奠烧纸引发的邻里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电力路街道旱平川社区通过警调联动的快速反应和及时介入,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事态扩大和激化,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